1月11日「釘孤枝」活動的成敗更是考驗民眾黨有無東山再起機會的關鍵戰役。黃國昌能想到在司法節當天舉辦民眾黨對柯文哲案所標榜「抗議司法不公」的集會,算是一個有哏的操作,確實能凸顯黃對於議題有精準的掌握能力,配合其在網路空戰中的大聲量,只要人數有一定的量、能聚焦媒體版面討論,至少就能達到鞏固基本盤的效果 ; 特別是柯文哲不斷在羈押、交保間來回攻防中所引發民眾對其的同情,更讓有利於柯P的「受害者症候群」有發酵空間,只要黃與黨能適當地擴散這效應,就可能會催出更多的參與人潮,讓活動效益拉高。
但問題是,若動員力道不足,或活動內容無法跳脫黨內政治人物傳統老哏式的批判論述,而沒有能讓議題延燒的亮點與能量,或是藍白兩黨緊密合作結盟的態勢不明顯,抑或後續相互搭配的活動串連力道不夠,而無法讓執政的民進黨覺得有被威脅到之壓力的話,這動員集結便仍只是一個點,無法串接成線,遑論是一個有策略目標的戰略面,那民進黨又怎會怕?黃國昌又怎能在這首戰中漂亮告捷?是以民眾黨孤注一擲的「釘孤枝」集結,確實是考驗黃國昌的第二個艱鉅任務。
再者,經過柯文哲司法案件的侵擾,民眾黨早已元氣大傷,在政治上籌碼逐漸流失,唯一的籌碼或許就是在立法院中和國民黨合作,但和國民黨合作又可能產生「雙面刃」效應 ; 有利的部分則是民眾黨可以借力使力,在合作中慢慢壯大自己,不論是議事攻防能力或2026年縣市首長與議員選舉中若藍白整合而產生的席次禮讓,都能讓白營獲利。但風險則是,在立院中和國民黨合作久了,會否喪失了政黨主體性?更甚至被貼上「小藍」的標籤?風險若無法控制,少了柯P這最強區隔性優勢的民眾黨,將與「跳脫藍綠、作為第三勢力」的政黨定位與理想愈來愈遠,終至面臨泡沫化危機,黃國昌要如何力挽狂瀾,是第三個不可能的任務。
此外,柯文哲即便請辭黨主席,但仍是民眾黨的精神領袖,之前已被羈押四個月,雖短暫交保,現今又被羈押禁見,而民眾黨現今的政治動作幾乎都以環繞柯被不公平待遇而進行操作,雖然未必能對柯的司法案情有助益,但好歹可能保住柯的政治能量,不至於快速潰散 ; 只是柯的司法案情變數太大,而有些案子,部分黨內公職、黨職也被以證人的身份傳訊,不論如何對黨都是風險,倘若案情急轉直下,真的造成對黨內人士的牽連,黃國昌究竟要如何處理,或許也足以讓他一個頭兩個大,這些司法挑戰,當然也是無法承受之重。
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