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底驚傳全台戶政個資外洩案,高達2300多萬筆的台灣人個資被公開販售,且涵蓋身分證字號、戶籍、家庭成員等資料。臉書粉專「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」近日揭露,有民眾擔憂個資被濫用,遂向戶政事務所申請更換身分證字號遭拒,向內政部提訴願也遭駁回,因此提告。
針對此案台北高等行政法院18日開庭,勘驗法務部調查局取得的外洩檔案,是否包含當事人個資。法律白話文運動粉專貼文指出,當事人委任律師林煜騰表示,經勘驗後確認,該檔案包含當事人姓名、生日、教育程度等39項一般人無法輕易取得的個資,全台戶政資料確實已經外洩。而國家建立身分證制度蒐集民眾個資,應當妥善保存避免外洩,若因處理不當導致隱私受侵害,民眾應有退出的權利
林煜騰進一步說,例如刪除或更換身分證字號,假使有人利用舊號碼申辦電話或網路,就能立即發現身分遭冒用,減少違法利用個資的風險。但內政部主張,當事人並未證明戶政資料是因政府行為導致外洩,未因此受到具體傷害,且身分證字號提供他人是社會常見情況,如抽獎、應徵工作等,若只是有「被盜用的風險」,依法不能要求更換身份證字號。
根據《戶籍法》及《國民身分證及戶口名簿格式內容製發相片影像檔建置管理辦法》,若出現「重複、錯誤或特殊情事」時,民眾可以申請重新配賦身分證字號。律師舉例,如身分證字號裡有3個以上的「4」或諧音不雅,就可視為「特殊情事」,但如今大規模資料外洩,戶政資料被拿到網路上販售,內政部卻不覺的是「特殊情事」,這已經侵害憲法保障的個人資訊自主決定權。
針對此案後續,當事人遭文山戶政拒絕後,向內政部提起訴願。但內政部認為,根據身分證相關管理辦法及內政部函釋,身分證字號是民眾個人專屬識別代碼,基於戶籍行政管理,不宜任意變更,若曾遭冒領或有特殊情事,才可依法申請變更,於是駁回訴願。另外,針對2022年戶政個資洩漏案,民間團體台灣人權促進會則依《政府資訊公開法》,要求內政部公開戶役政資料對外分享的清單,釐清外洩原因,但遭內政部以「有礙犯罪偵查」為由拒絕,雙方現正進行行政訴訟。
探索更多來自 夯視界 的內容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